免费领取《V策半月刊》、

特色指标、顶底计算器 V策财经 — 中国专业的期货交易服务平台

期货实时行情

在线接收

添加客服免费领取
立即领取

姜超:理解投资收益的本质 货币超发下如何做好资产保卫战

2021-03-09 15:33:37     来源:V策财经 关键词:交易心理
  • 分享:

自从“官宣”姜超博士加盟中泰资管后,陆续有朋友给我们留言,希望小编能尽快和姜博约稿。于是,小编第一时间整理了姜博的首场分享会观点。

我讲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一下我对投资回报来源的体会。

投资回报源于经济增长

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是研究该如何赚钱。投资回报从哪里来?我们先来看股神巴菲特创造的财富神话。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在过去40年从每股300美元上涨到接近40万美元,累计涨幅超过1000倍,年均涨幅大约20%。巴菲特的名言是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湿雪和长坡,这样雪球才会越滚越大。

为什么巴菲特可以创造财富神话?巴菲特说他自己中了卵巢彩票,因为他出生在美国,而美国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创出新高。相比之下,日本经济在过去30年几乎没有增长,因而日本就很难诞生巴菲特这样的财富神话。所以从本质上说,美国的股市长牛来自于持续的经济增长。

不仅股市,国债利率的走势也与经济增速高度相关。目前全球低利率泛滥,源于普遍的低增长。但相比之下,为何目前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又回到了1%以上,而日本的10年期国债利率依然在零左右?原因也在于日本经济长期停滞,而市场依然相信美国经济未来会恢复正增长。

心境

因此,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其他类别的资产,最终的回报来源是经济的持续增长。

此外,我们还做了股市结构的统计。在过去30年的美股牛市当中,涨幅最好的三个行业分别是科技、医药和消费,这种结构也和美国以科技和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关。过去30年间,美国的GDP年均增速为2.5%,考虑物价之后的GDP名义增速均值为4.5%,而消费名义增速均值为4.8%,超过经济的平均增速。

再来看中国的情况。很多人说,中国经济高增长没有反映到股市上。以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经济增长与股市表现脱节,但在过去十年间,中国股市表现也开始和经济增长接轨。从11年到20年,中国的年均GDP名义增速为8.5%,同期沪深300指数和新房价格的年均涨幅均为8%左右,贷款利率为6.4%,而贷款利率扣减掉信用风险等因素之后,对应的10年期国债利率均值为3.5%。也就是股市和房市的年均涨幅接近GDP名义增速,而信用债利率略低于GDP名义增速。

从A股市场分行业的表现看,过去10年也是科技、医药、消费三大行业领涨,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转型,由投资驱动转向了由消费驱动,近10年中国经济中消费的表现远好于投资,消费的年均名义增速为11%,高于投资名义增速的年均8%。

因此,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无论买房、炒股还是买债,投资各类资产获得回报的根源还是在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既然各类资产的收益率依附于经济增长,那么是不是只要经济在增长,买了资产就可以赚钱呢?究竟应该如何投资呢?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其实有两种投资模式。第一种是投资于长期的经济增长,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模式。既然从长期来看经济在持续增长,那么那些优质的企业长期也会不断发展壮大,所以我们找到那些长期持续增长的企业或者国家,买入对应的资产组合,只要坚持长期持有,就可以享受到长期的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回报。

但价值投资的问题在于知易行难,虽然大家知道经济长期会持续增长,但在短期内经济免不了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因而多数人很难做到买入一个资产长期持有不动。

如果要对经济的短期波动进行反应,那就是另一种投资模式——相机抉择。其实大家根据短期的经济数据变化做投资,和看股票K线做投资,本质上都是在相机抉择,根据新变化不断做出新的投资决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美林投资时钟,也就是根据经济增长的不同状态来选择相应的资产。

如果以本轮经济周期为例,去年1季度疫情爆发之后全球债市大涨、股市大跌,对应的是投资时钟步入经济衰退期,债市表现最好。去年2季度以后股市恢复上涨,对应的是投资时钟步入经济复苏期,股市表现最好。而当下商品价格领涨,这是投资时钟步入经济过热期的典型现象。而投资时钟再往下循环,则会在未来的某个时期步入滞胀期,对应现金为王。

货币超发时,哪类资产能保值?

第二部分我讲一下为何货币超发会经常出现,以及哪些资产最能保值。

刚才我们讲到资产的回报来自于经济增长,但大家如果回顾过去1年多的全球资产价格表现,又会发现单凭经济增长根本解释不了这些现象。

去年1季度,由于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全球商品和股市普遍大跌,一度出现负油价,历史罕见。但在去年2季度之后,全球的股市和商品价格普遍出现大幅上涨,去年4月以来全球主要股市的涨幅均超过50%,而油价已经涨到60美元以上,铜价创出多年新高。

疫情爆发导致了经济衰退,所以去年1季度的全球股市和商品下跌很好理解。但是在去年2季度以后,全球主要的经济体中除了中国以外,都没有控制好疫情,结果就是去年只有中国经济实现了正增长,美日欧等经济体全年经济都是大幅的衰退。而且即便是2021年全球疫情有望得到控制,欧美经济有望在今年快速复苏,但综合近两年的经济表现来看,依然只有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欧美近两年的经济累计增长基本停滞。因而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解释不了海外股市和全球商品的大幅上涨。

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在于货币层面。大家不妨做这样一个思考,假设你是政策的制定者,疫情的出现使得经济出现断崖式的下降,而疫苗的诞生需要时间,此时该如何来应对?

可供选择的政策无非是三种:

第一种是加大征税的力度,让富人多缴税来帮助穷人。但是在疫情期间,加税的可行性不强。第二种是减少财政支出的力度,接受经济衰退的现实,也就是无为而治,但这会加大穷人的痛苦,也不可能实施。因而唯一可行的是第三种选择,也就是财政出面借钱,而且直接找央行借,借钱以后送给穷人花,这样好像凭空多了一笔钱,大家都能受益。

以美国为例,疫情之后其出台了多轮财政刺激计划,对应的是国债规模的急剧飙升,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美国国债余额为27万亿美元,比年初增加了3.7万亿美元,年度新增规模已经超过2010年的1.7万亿,创出历史新高。

而这天量的财政赤字靠谁来买单呢?美国的做法就是靠央行印钞来买单。美联储迅速启动了不限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2020年末美联储的总资产高达7.4万亿美元,比疫情之前上升了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买的都是美国国债。

通过央行印钞、财政举债来应对危机,和过去的货币政策有什么区别?

达里奥做过这样一个分析框架,他认为存在三种货币政策:第一种是传统的货币政策,以降息为主,通过价格工具来刺激经济,但目前发达国家都处于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利率降无可降,因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失效。

第二种是量化宽松,体现为央行购买资产,通过数量工具来刺激经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最早在日本的2000年左右开始实施,后来效果不太理想,日本的经济长期低迷,陷入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所以去年美国宣布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候,很多人对其效果表示怀疑。但日本的教训在于光靠央行给钱,但实体经济没有人花钱,最终也是无效的。

第三种是协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就是央行负责给钱,财政负责花钱,央行和财政共同创造货币,这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这种情况下货币是不可能印不出来的。

以美国为例,在2020年初,美国的广义货币增速不到7%,而在3月份天量财政刺激和量化宽松生效之后,美国的广义货币增速开始迅速飙升,到年底达到24.6%,创下1944年以来的新高,相比同期负的经济增速,相当于货币超发了30%左右。而2021年以来的广义货币增速还在上升。

所以,2020全球经济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股市和商品价格涨声一片,其原因就在于货币超发、尤其是美国的货币超发,因为美元是全球货币的根基,美元的大幅贬值,使得包括商品、黄金、股市在内的一切资产出现了大幅的上涨。

在去年我做了一个历史研究,发现货币超发并不是天然就存在的现象,而是人类政府废除了金本位、进入纸币时代之后才出现的现象,而且是在纸币时代长期持续的现象。

以美国为例,在金本位时期的1870-1933年,美国GDP年均增速为3%,同期流通中货币年均增速为3.9%,两者大致相当。由于黄金没法印出来,必须靠挖矿,所以货币很难超发,也就没有通胀。大家估计很难想象,美国曾经有100多年物价都没怎么涨,就是在金本位时期。

但从1930年代开始,英美各国相继宣布退出金本位,正式进入纸币时代。由于货币发行不再以黄金背书,而是以国债背书,而国债可以随便借,就使得货币超发成为了长期现象。从1933年到2020年,美国的国债余额增长了1000倍,年均增速高达8.4%,广义货币增速均值升至7.4%,远高于同期3.7%的GDP增速。

英美各国脱离金本位的原因,是因为1929年的全球大萧条,各国政府靠着印钞度过了危机。到了二战时期,英美各国政府又一次开动了印钞机。到后来凯恩斯主义成为了教科书,各国政府应对经济危机都会采用举债刺激的方式,最终导致了一次次的货币超发。而这一次应对疫情的方式,只不过是再一次重演。

大家想一想,美元已经是全球最为保值的货币,其货币总量在过去的90年增长了近600倍,而同期的实际经济增长大约是20倍,而多出来的30倍就是货币超发。而在货币没那么保值的国家,可能要不了50年就会超发30倍,这意味着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必须思考如何在货币超发的环境下配置最保值的资产。

很多人喜欢把钱存在银行,其实存款类似于买国债。而在历史上,买国债的最好时期是金本位时期。当时因为没有超发货币,包括房产、股票在类的各种资产价格长期不涨,美国股市和房市的年均涨幅仅为1.4%左右。而最佳的配置是持有固定收益类资产,持有10年期国债的年均回报率为4.8%,持有现金(短期国债)的年均回报率甚至达到5.3%。我们读近代的欧洲小说,会发现当时典型的贵族都拥有一笔巨大的年金。

但是到了纸币时代,我们发现长期表现最好的是各种风险资产,尤其是股市和房产。以美国为例,自从1933年进入纸币时代之后,货币超发最初体现为商品价格上涨,也就是物价上升,尤其以1970年代最为著名。但从1980年代开始,商品价格涨幅有限,房市和股市两类资产价格开始交替领涨。

从1933年到2019年,美国股市和房市两类资产的表现最好,年化综合回报率都在10%左右,其中包括了股价、房价,股息率和租金率。表现居中的是长期国债和黄金,其中长期国债的年化回报率约为5.6%,黄金的年化回报率约为4.9%。而表现垫底的是以短期国债为代表的现金,年化回报率为3.48%,甚至跑输了同期的通胀。也就是说,在纸币时代,无论是把钱存在家里还是存在银行,最终能买到的东西是越来越少的。

正是基于历史研究和对各国政府出台的政策的研究,我在去年4月份预感到新的一轮货币超发已经呼之欲出,于是写了一篇名为《全球放水、泡沫重来》的报告,提出未来无论是持有优质的实物资产、房产还是股票,应该会有更高的回报,而应该远离几乎没有回报的现金类资产、对债券也要谨慎,到现在来看这个判断应该是成立的。

资产配置建议

第三部分讲一下如何根据不同的经济周期来配置最佳的资产组合。

首先来看疫情的进展。在中国,由于我们采取了及时检测和隔离的正确应对方式,在全球率先控制住了疫情。随着感染人数的下降,20年3月份以后居民出行逐渐恢复,例如远途出行的民航客运和铁路客运同比降幅最高接近90%,到2020年末的民航、铁路客运同比降幅均缩窄至20%以内。居民出行的恢复从侧面反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消除。

再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了抗击疫情,2020年中国除了新增1万亿的财政赤字以外,还新增了1.6万亿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合计的广义财政赤字总额约为8.5万亿,比前一年增加3.6万亿。对应广义财政赤字率约为8.2%,比上年增加3.3%,广义财政赤字率创下1952年以来的新高。叠加央行通过降准等方式释放流动性,2020年的货币和社融增速出现明显回升。

得益于疫情的改善和社融增速的回升,中国经济从2020年2季度开始复苏,到年末的GDP增速已经恢复到6%以上。展望2021年,此前的融资回升在短期内将继续支撑经济复苏,加上疫情的改善,上半年经济复苏或加速,GDP增速或接近10%。但是到了下半年,预计政策支持力度将会减弱,叠加社融增速的减速,经济增速或将再度面临回落风险。

上述回落风险源自货币超发导致的隐患。虽然融资增速的回升推动了经济复苏,但由于20年的社融增速超过13%,而GDP名义增速仅为2.5%,这意味着融资增速超过经济名义增速10%,货币超发的程度仅次于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期。

具体来说,货币超发的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货币超发之后,首先需要防范的是地产再度泡沫化的风险。随着广义货币M2增速的回升,2020年下半年的全国新房销售均价涨幅已经回升至8%左右。

二是通胀风险升温,商品价格出现大幅飙升,预计2021年的PPI峰值将升至5%以上。PPI与核心物价的走势高度相关,其回升将会推动CPI非食品价格同步走高,因此即便2021年猪价回落并拖累食品价格上涨,但真实的通胀风险仍有可能再度升温。

三是债务杠杆率的上升。根据我们的测算,2020年末的中国全社会债务杠杆率已经从去年末的242%升至266%,其中无论是企业、居民还是政府部门的债务率均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债务杠杆率的上升,未来再度发生债务违约的风险也会加剧。2020年3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创下1.96%的10年新高,2020年12月份的信用债累计违约率创下1.2%的历史新高,均是上一轮加杠杆导致的结果。虽然受益于经济短期复苏,4季度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出现下降,但到了下一轮债务到期高峰,债务违约或会更加剧烈。

2020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策“不急转弯”,如果结合上述三大隐患来理解,既然已经出现了“转弯”二字,说明在经济恢复正常之后,考虑到债务率的约束,积极财政政策或难进一步加码。我们预计今年广义财政赤字或与2020年基本持平,而且主要的增长体现在上半年,下半年的政府融资或会出现同比下降。

另外,关于货币政策,也没有理由预期会长期宽松。近期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其实从去年4月起中国的国债收益率已经提前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其本质在于一旦经济增长发生了变化,全社会的回报率就开始发生变化,进而会引发利率以及货币政策的相应变化。我们建议大家关注中国GDP的名义增速,今年上半年或会突破10%,这意味着其所代表的全社会平均回报率也在大幅上升,因而在今年年中或者下半年某个时刻,货币政策可能也会从宽松转向中性偏紧。

那么在经济短期复苏加快,同时政策力度或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如何来做资产配置?我们给出我们对短中长期的三个判断:

首先,从3到6个月的短期来看,股市风格可能会出现变化。过去两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大幅上涨,一个重要的动力来自于估值提升,而这又离不开利率持续下行的大环境。但目前中国已经开始新一轮加杠杆,国债利率已经出现了大幅回升、未来可能会继续上升,这意味着这些成长股的高估值将难以维持,股市中的快牛和水牛行情已经结束,如果缺乏业绩改善的支持,这些行业后续或将面临显著的回调压力。

但未来即便是利率上行,股市中也有赢家,那就是偏周期的价值蓝筹行业。历史数据显示沪深300指数等行业的利润增速与银行贷款利率保持高度的正相关性,原因在于利率上行往往发生在经济复苏期,因而顺周期的价值蓝筹股的盈利有望改善。与此同时,从估值水平来看,沪深300指数目前的平均TTM市盈率约为16倍,处于历史的均值水平附近,未来哪怕利率大幅上行,其估值也没有大幅下跌的空间。

从短期来看,受益于加杠杆带来的经济复苏, 顺周期的蓝筹股有望短期领涨,而债市利率将继续上升。但在6到12个月的中期内,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上行,在未来某个时间或会发生信用紧缩,从而再次出现债市和股市的牛熊切换。

但从更长期来看,未来一旦经济回落,货币必然会再度放松。长期来看,货币超发不可避免,加上坚持房住不炒不动摇,未来超发的货币大概率将流向资本市场,在驱动股市长牛的同时,也会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展望未来10年,持有优秀企业的股权,将是享受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和对抗货币的长期贬值的最佳选择。这也是我选择从研究转型做资产管理的原因。

(姜超,清华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现任中泰资管联席首席投资官。)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章来源于 V策财经投研部 仅供参考 个人观点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描二维码 免费领特色指标

上一章 《不存在》
下一章 《不存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十年资深期货股票操盘手自述:如何准确的发现趋势?
对所有进入这个市场的人来说,没有一个人是带着亏钱的目的而来的。但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带着亏损离去,甚至于爆仓而去。成为一个期货交易的高手,真的那么难吗?如果一定用一句话来形容期货的真谛,那就是“发现趋势
期货生存理念精华:轻仓试盘 合理降低交易频率 浮盈加仓
谈到期货,大家的认识不外乎是这个市场的风险和利润非常惊人,不是暴亏就是暴赚!根源何在?――期货市场特有的保证金制度使交易者可以动用杠杆来放大自己的仓位,从而搏取超额收益或者产生超额亏损。期货交易严格来
到底什么样的K线
K线,是市场运动最基本的表现符号,它承载着金钱的流动轨迹,记录着金钱的得失过程。它被人们赋予了生命,展示着人们的期望、猜疑、幻想、贪婪、恐惧等,蕴涵着丰富的自然法则。01 你最好相信它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市场是一所永远无法毕业的学校 这八点要素你要知道
期货交易究竟是什么?期货中深藏着哲学的根底、艺术的神韵和科学的精神。期货交易是集贸易、博弈、战争等多种艺术特点的一种综合艺术。也是一门有其自身规律的牵涉多种学科的边缘科学。就投机者而言,是一种以盈利为
期货交易不可怕,杠杆与赌徒心态结合后的心态才是最恐怖的!
我们来看一些资料。橡胶期货主力合约RU1801合约在2017年9月5日创出本轮行情最高点人民币17,840元,之后连续下跌,9月28日当天创下行情的最低点12,905元,下跌幅度为27.66%。表面上
期货交易,做到稳定盈利的秘密是什么?
期货交易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大多数的投资者仍然不能够稳定获利?而且不同的人在使用同一套交易系统时的投资结果却千差万别呢?期货交易能够稳定盈利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能做到在期货市场中,长期稳定盈利,那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