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V策半月刊》、
特色指标、顶底计算器 V策财经 — 中国专业的期货交易服务平台(一)猪周期
“猪周期”在生猪行情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体现为3-4年的周期规律。“猪周期”最核心的指标是能繁母猪存栏,若能繁母猪存栏出现大幅波动,猪价就会启动下一轮周期,并结合年内季节性的“小周期”进行波动,用“蛛网模型”可以形象地解释“猪周期”形成的原因。从2006年至今,我国经历了三轮非常明显的完整周期,目前正处于第四轮超级周期中。
第一轮“大周期”从2006年1月到2009年11月,历时46个月,关键事件为“蓝耳病”发生,母猪存栏快速下降。第二轮“大周期”从2009年12月到2014年1月,历时49个月,关键事件为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第三轮“大周期”从2014年2月到2018年5月,历时51个月,关键事件为环保驱动的供给侧改革。第四轮“大周期”从2018年6月至今:2017年猪价的持续走弱及2018年上半年的大幅亏损导致行业开始逐步淘汰母猪,2018年7月非洲猪瘟的爆发致能繁母猪存栏快速下降。2019年猪价开启了快速上涨通道,疫情由北往南传播、防控压力加大及种猪缺乏致产能恢复非常缓慢,猪肉供给缺口不断拉大,猪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2019年11月达到41元/千克。2020年受新冠疫情对猪肉消费的影响,猪价提前进入周期下行阶段,但由于产能恢复缓慢,猪价将长时间处于高位阶段,更多表现为台阶式下降及平台上下整理的走势。
(二)季节性
我国猪肉产量和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供给方面,二季度为低点,三季度逐步增加,四季度为高点,一季度高位回落。消费方面,每年11月到次年1月是全年消费最旺的时间,而春节后的3至4月为消费淡季,猪肉消费从8月开始回暖,销量环比回升,环比涨幅的最高值出现在12月,可达30%-40%。
受供需的季节性波动影响,猪价也呈现出明显的年内“小周期”。一般而言,年内的猪价高点出现在四季度,低点出现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也就是3至4月,二季度企稳上涨。
(三)养殖成本
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成本结构包含仔猪费用、饲料费用、兽药费用、人工费用和其他。不同养殖模式及群体在部分成本项目中存在一些差异,自繁自养的仔猪费用按照母猪摊销计算,一般来说会低于外购仔猪的成本,规模企业的人工及其他费用高于散养户。
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的数据,2014至2018年5年间,散养户(包含家庭用工折价)和规模企业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分别为15.35元/千克和13.94元/千克,散养户比规模企业高1.4元/千克;散养户(刨除所有人工费用)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分别为11.12元/千克,散养户比规模企业低2.8元/千克。数据统计差异主要来源于散养户人工成本的核算,实际情况应该是散养户群体的平均养殖成本略低于规模企业1至2元/千克,但部分龙头企业的成本甚至低于散养户。
成本结构方面,2004-2018年规模企业仔猪成本占比约为25%至35%,饲料成本约为55%至60%,其他成本约为15%。2014至2018年散养户(含家庭用工折价)仔猪成本占比约为20%至30%,饲料成本约为40%至60%,其他成本约为20%至35%。
2019年非洲猪瘟以来生猪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度调整,母猪存栏快速大幅减少,非瘟防控学习曲线的差异导致行业产能恢复缓慢,同时行业成本不断上移。其中,自繁自养的养殖完全成本较之非瘟前上涨了约3至5元/千克;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完全成本跟随仔猪价格上涨不断抬升,变化程度远远大于自繁自养群体,2020年全年仔猪成本的占比都在50%以上,远高于非瘟前的30%。
猪价主要由供需决定,而养殖成本起到监测价格底部区域的作用,一旦价格跌破行业平均成本线并长时间低位运行,行业将再次通过减少补栏从而引导下轮周期上行。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 免费领特色指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