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V策半月刊》、
特色指标、顶底计算器 V策财经 — 中国专业的期货交易服务平台利率市场化浪潮的产物——利率期货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不但各国的汇率是相对固定的,在利率政策上也基本一致。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严重的经济滞涨局面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终崩溃,使各国的经济政策纷纷改弦更张。与放弃固定汇率制一样,利率不但不是管制的对象了,反而成为政府着意用来调控经济、干预汇率的一个工具。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一方面促进了金融创新,导致金融市场空前繁荣,但另一方面,失去了管束的利率犹如脱缰野马,波动日益频繁而剧烈。例如,1974年,美国优惠利率高达14%,1976年就下降为6%,1979年再度回升到15.7%,1980年4月和12月曾高达20%和21.5%。利率的波动给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1975年10月,有着悠久历史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在美国政府有关机构的协助下,经过数年周密的调查研究后,推出了有史以来第一张利率期货合约——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抵押凭证(Government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 Certificates,简称GNMA)期货合约,利率期货由此诞生。GNMA期货合约交易推出后,交易清淡,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开创了利率期货的先河。
不久以后,为了满足人们规避短期利率风险的需要,1976年1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在弗里德曼的倡议下,推出了90天期的美国国库券期货合约,并大获成功。在整个70年代后半期,该合约一直是交易最活跃的短期利率期货。
1977年8月22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该合约虽然在最初面世时交投并不活跃,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国债期货在规避利率风险、促进价格发现等方面开始发挥积极作用,而美国长期国债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高,且交割简便,成为市场的首选品种,逐渐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呈现出快速的发展势头,一举成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一个合约,大放异彩。规模庞大且交投活跃的长期国债期货市场,不仅为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交易、规避利率风险提供了工具,也为相关部门管理国债提供了便利。
自从有了国债期货以后,美国财政部发行新的长期国债时,也都会刻意选择在长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交易日进行。1982年12月15日,CBOT理事会宣布,为了让会员和职员过好圣诞节,在12月23日结束国债期货交易。决定公布后,CBOT的金融工具委员会马上向理事会申请,要求重新考虑这一休市事宜,因为美国财政部准备在12月23日发行新的20年国债。但似乎CBOT的理事们更想让他们的会员和职员过好圣诞节,这个申请没有被接受。为保证国债承销商能够运用国债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美国财政部主动发出公告,将20年期国债的发行时间从12月23日调整为12月22日。美国财政部的理由很简单:期货市场不开市,就没有保值的场所,政府不应该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出新的国债。长期国债期货因此名噪一时,风头无二。
IMM在1981年12月又推出了现金交割的3个月期的欧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货合约,很快就取代了美国短期国债期货合约而成为短期利率期货合约中的老大。欧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货比美国短期国债规模要大得多,市场接受程度更高。
继美国推出国债期货之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以其本国的长期国债为目标,推出各自的长期国债期货。其中,比较成功的有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
我国境内的国债期货交易始于1992年12月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国库券交易。但是,1995年2月爆发了“327事件”,导致国债期货被全面暂停。这一停就是18年,直到2013年9月6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才推出5年期国债期货,随后在2015年和2018年又相继推出了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期货。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 免费领特色指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